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2018年度工作会议圆满召开
日期:2018/12/4 16:40:30 来源:北京阜外医院
2018年11月30日,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2018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圆满召开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张宗久局长作重要讲话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致欢迎辞
各工作组进行质控工作报告
内科、外科分组展开质控工作讨论会议
2018年11月30日,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2018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圆满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张宗久局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以及来自全国心血管病各专业质控领域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郑哲主持。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张宗久局长作重要讲话。他表示,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是质控工作做得最好的中心之一,本次年度质控会议的召开对切实做好质控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指出,质控是一个大课题,关系到科技、临床、研究各方面的进步,并针对医疗质控工作的开展,提出三个关键点:一是应形成医疗机构质控参比体系,通过比较医疗机构间的数据结果以提升整体医疗质量;二是需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推动基层技术普及与能力提升以及更好地落实分级诊疗;三是要注重指南的制定、选择、比较和更新,提升全系统同质化水平。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致大会欢迎辞并发表讲话指出,要以客观审视的态度看待心血管专业在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要牢记使命,积极推进医疗质量改善。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在心血管领域的疾病预防、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区域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不足、诊疗不规范等问题。他强调,医疗质量控制不仅是心血管专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国家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效率的要求,提升心血管专业医疗质量,对控制医疗费用、降低心血管疾病对国家、社会和家庭造成的负担将产生十分重要和积极的影响。
针对我国医疗质控工作如何落地,胡盛寿院士指出,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的政策指导是方向,建立高质、高效、可操作的技术服务平台是关键,基于数据反馈不断完善质控体系是路径,全体从业人员的共识和积极参与是根本保证。他表示,建立体系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平台,让所有从业人员能够基于数据进行自我审视、自我纠错、不断改进,并通过针对性反馈报告、学习培训等措施形成常规反馈机制,构建学习型医疗体系,形成质量改善闭环,实现医疗质量提高。
韩雅玲院士、马长生教授、张健教授、蔡军教授、郑哲教授、舒畅教授、潘湘斌教授、吕滨教授分别代表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各专家工作组总结了一年来的质控工作进展和明年质控工作计划,表示将接续第一年各项工作的良好开端,继续努力加强质控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展。
内科、外科分组展开质控工作讨论会议。与会专家就各专业质控工作共同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工作方向和工作方案展开了热烈讨论,就加强质控力度、完善质控数据收集与上报体系、提高质控数据质量、建立与完善心血管病医疗质量反馈体系、建立与整合省级质控中心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与建议。
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本次会议旨在总结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一年来的工作进展,讨论并制定下一年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质控中心发展方向,推动心血管病各专业、各地区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希望此次会议成为心血管专业质控发展的新起点,在各方共同参与和努力下,做好心血管病专业质控工作,为我国医疗体系的建立健全提供宝贵经验。
延伸阅读:
2017年11月,为加强心血管病专业医疗质量管理,实现我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持续改进,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委托,承担国家级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工作,由胡盛寿院士担任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主任。
自成立起,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积极推动各项质控工作开展,成立专家委员会,设立高血压、冠心病、房颤、心力衰竭、心外科、血管外科、心血管影像等专家工作组。协同全国200余位心血管病专家,制定心血管病专业10个病种 / 技术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建立国家心血管病质控网络平台(www.nccqi.org.cn),编写完成《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心血管病专业部分,并编写2018年心血管病质量报告。质控中心成立一年来,已基本形成集高血压、冠心病、房颤、心力衰竭、心外科、血管外科、心血管影像等各心血管专业为一体的全国心血管病质控体系。